躲避球淺談

新式躲避球教學淺談 (1)

【一】新式躲避球重要且容易被疏忽的比賽規則

比賽過程中,常發現有些球隊其實都是被自己打敗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兩種:一是不懂得比賽規則,以致於發球權常被敵隊取得;另外一種就是個人主義的球風容易導致失敗,前者可以透過詳盡的規則講述來彌補;而後者就必須適時透過機會教育來做導正。舉一些常見的新式躲避球重要且容易被疏忽的比賽規則來說明:

  1. 每局比賽時間只有五分鐘(裁判暫停時間除外),每局中間休息兩分鐘。
  2. 敵隊攻擊時,守隊兩人以上接觸到球而未能接住時,最先觸球者出局。
  3. 同隊內、外場互相傳球次數以4次為限,也就是第5次就要做攻擊。
  4. 擲球過程中,如果球運行的路徑在敵隊球員肩膀以上或雙手側平舉以外,均視之傳球。
  5. 在敵隊內場或外場地面停留或滾動的球,不得用手或腳越區觸球或撥球。
  6. 球員在接到球後,必須在5秒內將球擲出。
  7. 內場球員以手、臂、腳、頭等部位擋球後,不得再接球。
  8. 守隊球員如在內場被敵隊球員擊中出局時,不得再以身體碰觸落地之球,否則以二次碰球來論處。
  9. 比賽過程中,教練及球員不得以任何接觸性動作或言語來侵犯其他球員,違者應被判『技術犯規』。
  10. 外場球員取得生還權時,如未立即離開外場區或故意再觸球,應視為放棄生還來論處。
  11. 重新發球時,發球員應先就定位並舉球過頭,經裁判鳴笛後才能將球擲出,此動作是要讓所有在場球員知道球在哪裡,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危險及糾紛。

 

以上是很多球員常忽略掉的比賽規則,所以教練必須時常予以叮嚀及提醒。球員唯有真正瞭解正確的比賽規則,他們才能在球場上盡情的揮灑自己而不自縛手腳,因此賽前灌輸球員正確的比賽規則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新式躲避球的攻擊戰術】

接下來我要為各位介紹的就是:如何在比賽中求得『有效攻擊』的方法,我們稱它為【新式躲避球的攻擊戰術】。講到躲避球的攻擊戰術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如何擲球,才能讓球飛得既快、準又有不錯的球質感。就我的觀察而言,擲球動作大概可分成以下幾種:

 

  1. 上肩高壓投擲法:這種方法較符合人體工學,而且球勁也較強,身體也較不易受傷。
  2. 助跑投擲法:此種方法機動性較高,而且滑步投擲也可增加球行進路線的變化。
  3. 側肩投擲法:它可讓球路壓得更低,球也比較會旋轉;但此種方法因違反人體工學,容易導致身體受到傷害,所以我並不建議球員使用此法做擲球攻擊動作。有了正確且適合自己的投擲動作後,皆下來就要懂得如何選擇攻擊的對象。原則上可先選定敵隊的非主力球員,因為他們較沒生還能力,對己隊內場也較無威脅性;但如果遇到敵方攻勢順暢時,就可考慮先攻擊敵隊內場主要的控球者。理論上,攻擊的策略就是抱持著「汰弱留強」的想法,因為敵隊強將一到外場,他很快就能再回到內場,而且還需賠掉己隊一名內場球員,相當不划算。除了出其不意的第一擊之外,要讓敵隊亂了防守隊形,製造最好的攻擊機會,並掌控比賽的主導權,一個不錯又有默契的攻擊陣法是很重要的。

 

----------------------------------------------

【攻擊陣法】

  1. 前後夾攻法:此法在躲避球比賽中最常見,而且攻擊目標的距離也較長,宜由擲球能力較佳者(外場球員)來執行攻擊的任務。
  2. 二、內(場)側(邊)夾攻法:此法可讓攻擊目標的距離較短但也容易造成攻擊球出界,宜由內場接球能力佳、外場攻擊能力強者一同來執行。
  3. 側邊夾攻法:此法適用於外場有兩位以上擲球及攻擊力甚強之球員時,由於此法攻擊球出界的風險甚高,所以它不宜作為比賽中主要的攻擊戰術。
  4. 三角攻擊法:也就是攻擊點可由內場、外場及側邊來發動,此法最能達到『聲東擊西』之效果;不過要避免被裁判抓到外場互相傳球之嫌。要做好有效之攻擊戰術,必先做好選定【特定攻擊目標】、【特定攻擊發動點】及【特定攻擊執行者】的工作,這就是知己知彼、戰無不克的內涵,當然,要在比賽中順暢的執行戰術,平時不厭其煩的反覆練習是必要的,唯有如此,隊員間的攻守默契才能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新式躲避球的防守戰術】

躲避球的防守目的不外乎是減少己隊球員的出局數及製造反攻擊的機會(化防守為攻擊)。如果想要做到減少己隊球員的出局數,就必須有個基本的防守隊形,就觀察而言,基本的防守隊形大致分為三種:

  1. 一、陣列隊形(三至四列):此隊形屬台灣球隊傳統的打法,以閃躲為主要目的。其優點是可避免內場球員視線重疊,有利於閃躲;再者,隊形散開時,也較有利於掩護截球;不過此隊形易造成第一列防守球員受到空間擠壓,距離攻擊源的距離縮短,這是其最大的缺點。
  2. 一條龍隊形(所有球員成一列):此隊形源自日本球隊的打法,以接取敵隊攻擊球為目的,意在轉守為攻。此隊形的最大優點是防守球員能利用最大空間距離來面對攻擊源,並且無視線阻礙之虞;不過較怕敵隊施行側面攻擊。
  3. 點線隊形(在一條龍隊形前或後放置一至兩個主力防守球員):此隊形有利於內場主力球員迅速進行反擊動作,並和外場球員進行前後夾攻法;不過內場主力球員由於目標明顯,較易成為敵隊攻守策略之參考。

【防守的策略】

基本上,在面對非正面的攻擊球,甚至是肩膀以上、膝蓋以下及半臂平舉以外的攻擊球時,選擇閃躲為佳;還有,內場球員的防守心態應以積極的反守為攻來代替消極的閃躲,所以內場球員要積極慎重的選擇接球;當然,機動性的截球戰術亦可施行,不過仍要考量其風險性。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球隊球員間默契的養成、球隊攻守隊形的成型,以及比賽時,球員戰術、戰略的執行力,均需靠平時不斷的演練及叮嚀提醒,才能達到預期的成效,所以老師必須場場親臨指導,甚至親自下場比賽、示範,如此一來,訓練工作就不會淪為只是紙上談兵,而無實際的作戰經驗。

 

※ 資料來源:http://163.23.89.13/windball/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