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識

#1 姓名:泡泡龍  IP:163.16.72.147 時間:2013-03-13 14:03:09
  • 天然災害

社 會 科 學 概 論 教 案 設 計
                  編製者:林俊榮
 

壹、教學範圍
 一、教學單元:天然災害。
 二、教學年級:工業職業學校二年級下學期。
 三、教材來源:王洪文等編著:《社會科學概論——本國地理》,
      第五章,台北:正中書局出版,P.45~P.52。

貳、教學研究
 一、教材分析:
本章共分為四個部分,其內容為:1.水災和旱災;2.寒害;3.颱風;4.地震。其主要內容是說明以上四種天然災害發生的原因、所帶來的災害以及預防之道。
 二、學生經驗分析:
 (一)國中地球科學課本中,在第九章有天然災害的介紹。
 (二)國中地理課本中,在第四、五課有中國氣候的介紹。
 (三)對政府宣導防災的認知與防範天然災害之印象與經驗。
 (四)可能看過相關的災害影片或錄影帶,如:天崩地裂、龍捲
    風、大洪水、地動天驚……等等。
 (五)在日常生活中實際遇到天然災害的體驗與應變能力。

三、教學重點:
經由教師講授及說明之後,透過分析討論和學生互動的思考過程,並配合地圖、投影片或圖片的展示,使學生能夠了解各種天然災害的成因與災害。不過,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真正學習到在遇到天然災害時,該如何應對和保護自己,並儘量將傷害減到最低。
 四、教學準備:
 (一)教具:地圖、投影機、投影片、圖片(如有彩色圖片則可
    拍幻燈片;若時間充裕的話,亦可看影片或錄影帶)。
 (二)參考書目:
1.劉鴻喜編著:《社會科學概論——本國地理》。台北:東大圖
書公司,民國85年二月三修訂再版。
2.劉鴻喜編著:《補校社會科學概論——本國地理》。台北:東
大圖書公司,民國86年二月六版。
3.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認識臺灣——地理篇》。台北:
國立編譯館,民國86年八月試用本。
4.天僑新聞社編輯:《台灣嘉南大地震畫報》。民國53年二月出
	版。
5.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編印:《地震百問》。
6.中央氣象局編印:《認識颱風》。民國72年十二月出版。
7.戚啟勳、關壯濤合著:《颱風的理論和預報》。台北:季風出
版社,民國69年三月三版。
8.Goorge M. Hidy著:《風的起源與運動》。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62年三月臺初版。
9.徐奎昭編著:《氣象常識》。台北:交通部交通研究所,民國
66年元月出版。
10.臺灣省氣象局公共關係室主編:《颱風百問》。台北:臺灣省
氣象局,民國57年五月再版。
11.呂銀山著:《台灣的天氣》。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83年出
版。
12.張家誠、林之光合著:《中國氣候》。台北:明文書局,民國
76年七月初版。
13.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地球科學》。台北:國立編譯
館,民國75年八月出版。
14.	林長宏編著:《國中超群地球科學(下)》。台南:南一書局,
  民國76年二月新版。
15.洪廷建編著:《無敵國中地球科學(下)》。台南:翰林出版
社,民國76年元月新版。
16.管志明編著:《社會科學概論——本國地理》。台北:謳馨事
業股份有限公司。
 (三)參考地震錄影帶:
1.光啟社製作:〔地震來的時候〕。台北:光啟社。
2.台灣電影文化公司錄製:〔天搖地動莫心慌——認識地震〕。
  台中:台灣電影文化公司。

參、教學目標
  單  元  目  標	  行  為  目  標
一、了解我國水、旱災發生的主
  要原因和地區。	一、使學生了解水、旱災發生的
原因及嚴重性,進一步探討
防止水、旱災的最好方法。
二、了解我國寒害發生的原因和
  預防方法。	二、讓學生了解我國寒害發生的原因、造成何種災害、寒流的路徑和防禦之道。
三、認識颱風災害的嚴重性及其
  發生的原因。	三、藉由教師對颱風的介紹,使
學生了解颱風之發源地、成
因、路徑及如何做好防颱準
備。
四、討論地震發生的原因、災害
  以及我國地震帶的分布。	四、從討論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地
震發生的原因、災害及我國
地震帶的分布概況,進一步
教導學生該如何在地震中隨
機應變、保護自己並將傷害
減到最低。

肆、教學過程
 教  學  活  動	教學方法	教學資源	授課時間	評量方式
一、引起動機:先讓學生看幾張漫畫投影片,引導其透過思考判斷的過程逐漸進入主題。	引導法、聯想法。	螢幕、圖片、投影機、投影片。	:約2分鐘。	口頭問答。
二、新舊經驗的連結:教師以問答的方式,詢問學生對國中地球科學中曾提到過的天然災害之印象與概念。	引導法、聯想法。	螢幕、圖片、投影機、投影片。	:約2分鐘。	口頭問答。
三、水旱災的介紹:教師配合投影片、圖片等各教具,以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水、旱災發生的原因,並探討該如何預防水、旱災。	敘述法、引導法、聯想法。	螢幕、圖片、投影機、投影片。	:大約7~8分鐘。	口頭問答。
四、寒流與寒害的介紹:教師在解釋何謂寒流後,藉投影片說明寒流行進路徑,再以和學生討論的方式,探討寒流帶來哪些災害,及該如何妥善預防。	引導法、聯想法。	螢幕、圖片、投影機、投影片、油性投影筆。	:大約7~8分鐘。	口頭問答。
五、點名:		點名簿。	:約1分鐘。	觀察、詢問。
六、颱風的介紹:教師透過對颱風的介紹,使學生了解颱風的名稱由來、形成原因、發源地及其所帶來的災害,進一步討論該如何做好防颱措施。	敘述法、引導法、聯想法。	螢幕、圖片、投影機、投影片、油性投影筆。	:大約7~8分鐘。	口頭問答。
七、地震的介紹:教師藉由投影片、圖片等教具,讓學生了解地震的可怕以及地震帶的分布概況,並和學生探討地震的成因與防範之道。	敘述法、引導法、聯想法。	螢幕、圖片、投影機、投影片、油性投影筆。	:大約7~8分鐘。	口頭問答。
八、結語:教師總結對以上各種天然災害的敘述與介紹,再次向學生強調防災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敘述法、引導法、聯想法。	螢幕、圖片、投影機、投影片。	:約3分鐘。	口頭問答。

伍、教學內容
 一、前言
各位同學,有人知道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內容是什麼嗎?等一下,別急著翻開課本,讓我們先來看幾張投影片,看那位能先猜到。很好!就是天然災害。那麼,天然災害大概有哪些呢?還記得嗎?你們在國中的某一科曾經學過喔!沒錯!就是地球科學。那麼……同學,你能不能舉例說明一下?很好!大概就像……同學所說的有這幾種。不過因為課本上只有提到水災、旱災、寒害、颱風、地震等較常發生的天然災害,所以我今天只針對課本的內容來做介紹,其它以後如果有時間的話再做說明。
 
 二、水災和旱災
 (一)水、旱災發生的原因
首先,有沒有哪一位同學能告訴我,水災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沒有嗎?那就……同學好了!很好!水災發生的主要成因大約有河水暴漲、融雪或解凍、海水倒灌等因素。簡單來說,就是水量太多就容易造成水災,反之則會造成旱災。大家還記得嗎?我們在第三章的氣候中曾經提過,我國東半部是屬於什麼氣候呢?對了!就是季風氣候。而季風氣候的主要特徵是雨量集中於夏季半年內,且雨季遲早不定,故水、旱災較多。此外,若某年春天北方冷空氣(高氣壓)強烈,則會使夏季東南季風受阻,遲遲無法北上,就可能會導致南方降雨過多而造成水災;北方則因雨季延遲而造成旱災,反之亦然如此。此外,台灣西南部的平原,冬季常有乾旱現象,對農業、工業及日常生活都有不利的影響;在五、六月的梅雨季或六至九月的颱風季時,常有豪雨發生,往往造成嚴重水患。以上有沒有問題呢?好!如果暫時沒想到的話,我們就先介紹以下的部分,不過,如果有任何問題的話,可以隨時發問。
 (二)我國水、旱災最多的地區
我國水、旱災最多且非常嚴重的地區是在哪裏呢?很好!就是在黃淮平原。那又是為什麼呢?除了以上所說的雨季遲早不定之外,還有兩個原因:1.雨量特別集中於6、7、8三個月內,且常降暴雨。那什麼是「暴雨」呢?是不是很「兇暴」的雨呢?當然不是!那是指在短時間之內忽然降下很多的雨水,常使河川一下子無法宣泄這麼多的洪水,就氾濫成災了。2.年雨量的變率極大,高達30%,也就是說有一年中下雨特別多,容易造成水災;相反的就會造成旱災。
 (三)防止水、旱災的方法
總之,「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那麼,有誰能夠告訴我該如何預防水、旱災呢?先不要看課本!很好!大概有這幾種方法。總之,我們可以廣植森林以利水土保持,也就是說要多種樹來涵養水源和土壤;興修水利以便排水和灌溉;也就是要興建水庫和良好的排水系統以便在雨季預先儲水以備乾旱之用,在雨水過多時能夠迅速將洪水排出以避免發生水災。以下又提到中共大量砍伐森林,故水、旱災日益嚴重,言下之意好像我國很少濫墾濫伐,水土保持做得很好的樣子,大家認為呢?其實都是「半斤八兩」、「龜笑鱉沒尾」而已!所以似乎沒必要多這三行敘述,徒讓人有「畫蛇添足」之感。
 

 三、寒流與寒害
 (一)寒流及其行進路徑
  接下來我們繼續介紹寒流和寒害。什麼是「寒流」呢?所謂寒流就是指北方的冷氣流,在秋末南下,有時還可到達雲貴高原和福建沿海,若其所經過的地區,在24小時內(一天)之內氣溫降低超過10C,最低溫達到5C以下的,就叫做「寒流」。那麼,侵襲我國的寒流都發源在哪裏呢?就在北極海和西伯利亞東部。比較強大的平均每年南下四次左右,較弱的則非常頻繁。一般寒流南下通常有西路、中路、東路等三種路徑:1.西路由新疆經河西走廊向東,橫掃整個華北而出海,有時甚至還會向東南抵達長江下游地區。2.中路由蒙古高原經河套地區,南下直抵長江流域,有時還會越過南嶺到達海南島。3.東路由由西伯利亞東北部侵入東北地方,有時會沿日本海、黃海南下,影響我國東南沿海。
 (二)寒流的災害
那麼,寒流又會帶來哪些災害呢?……同學,你能不能試著說說看?對了!我們知道一般的作物都怕寒冷,因此溫帶地區降霜雪提早或延後,都會使農作物受到嚴重的損害。同樣的,在熱帶或副熱帶地區,突然遭受冷氣流侵襲,也可能發生寒害。比如說:農作物像稻米、果樹、蔬菜甚至連養殖漁業的水產如魚蝦等,也會大量死亡。而台灣冬季雖溫暖,但偶爾寒流來襲時,氣溫驟降至10C以下,也常造成農作物及養殖漁業的嚴重損害。
 (三)寒害的預防
寒流既然會造成這麼多傷害和損失,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那就得靠氣象預報了!今日我們通常可在寒流來襲的前兩、三天就能從氣象預報預先得知,使農民、漁民能預作防寒準備,將受害程度減到最低。
 
 
 
四、颱風
 (一)颱風的災害
我想大家一定對「颱風」這個名詞非常熟悉,因為它每年夏、秋時都會「準時」到台灣來報到。不知各位同學喜不喜歡這位「常客」呢?啊?有人喜歡啊?不會吧?為什麼?喔!可以放颱風假是吧?ㄟ……你們這麼喜歡放假啊?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每次颱風一來,我們的農作物、樹木甚至房屋常會被吹倒;低窪地區常會因豪雨或海水倒灌而發生水災;此外,強風所產生的巨浪也會沖毀堤防和碼頭、吹翻船舶,常造成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所以颱風還是不宜過多才好!但對台灣來說,似乎也不能完全沒有颱風的「大駕光臨」,這又該怎麼解釋呢?因為台灣除了仰賴夏季季風和暖氣流帶來豐沛的雨量之外,其實颱風雨也是個很重要的來源,對颱風真可說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呢!
  
 
 
 (二)颱風的構造及成因
那什麼是「颱風」呢?是不是「台灣的風」呢?當然不是!「颱風」是北太平洋西部及中國南海海域的稱法,其他海域各有不同名稱。而這個名稱又是怎麼來的呢?據說是由閩南話的「風篩」演變而來的,即颶風篩雨之意。颱風是一種風速很大的熱帶氣旋,那什麼是氣旋呢?簡單來講就是一團暖空氣旋轉在一起的結果。那又為何會造成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海洋的海水受熱後,變成水蒸氣伴隨暖空氣上升,中心氣壓降低而形成低氣壓中心,如果水氣十分旺盛的話,就會隨著地球自轉的慣性原理以逆時針方向由外而內開始旋轉起來,形成熱帶氣旋,等風速強度達到一定標準之後,就稱做「颱風」。各位同學,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那麼颱風有沒有呢?當然是有的!不過,每個颱風都是「獨眼龍」。這是因為颱風的中央由於離心力的關係,形成一個直徑平均約30公里的低壓中心,天氣晴朗無風,稱為「颱風眼」。愈靠近颱風眼風速愈大,測量颱風的強度就根據這裏的風速,稱為「中心最大風速」。由颱風眼到颱風外緣的距離,稱為颱風的「半徑」。那麼,侵襲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颱風發源地在哪裏呢?大約在北緯5~15度的熱帶太平洋海域,其源地有二:一為菲律賓東方的太平洋群島,一為南海諸島。
 (三)颱風的預防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做好防颱準備呢?……同學,你說說看。對了!說得非常好!最基本的防颱措施為:1.平時就要讓房屋的結構體、門窗、屋頂、廣告招牌等都能抵抗颱風風力。2.濱海或河川兩岸低窪地區應注意防範海水倒灌與洪水。3.山坡地應注意颱風暴雨可能引起的山崩地滑。4.隨時由氣象預報中了解颱風動向。5.事先備妥民生用品及手電筒。6.颱風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五、地震
 (一)地震的成因
  最後我們來介紹地震,相信大家對它應該也不陌生,因為台灣發生地震的頻率也蠻高的。那麼,地震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是不是「地牛翻身」呢?當然不是!簡單來說是由於地殼變動,如斷層、褶曲和火山作用……等等。這些作用主要發生在地殼薄弱地帶,也就是地殼不安定地帶,特別是指大陸和大洋的接觸地帶。地震發生
的確實地點叫做「震源」或「震中」。地震的傳播波動叫做「震波」。由震源垂直延伸到地面的一點稱為「震央」,是地震最劇烈的地點。由震源距離地面的遠近,可以把地震分為淺源(70km以下)、中源(70~300 km)、深源(300km以上)三類。
 (二)地震的分級
依據地震的強度大小,一般將它分成12級,其中一~六級不能構成災害,七~十二級所造成的災害就相當嚴重。此外,還有很多輕微的地震,人們無法感覺到,稱為「無感地震」,也可算做零級地震。美國地震學家芮氏(C. F. Richter)根據地震儀的記錄,創出準確的地震分級,叫做「地震規模」,用數字來表示地震的大小。其中2.5級為有感地震,4.5級可造成災害,7級可造成嚴重災害。
 
 
 
 
 (三)我國地震帶的分布
 
 
 
台灣島位於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接觸地帶,屬於世界著名的環太平洋地震帶,是我國地震最頻繁的地區,可分三個地震帶:1.東部地震帶(北起宜蘭,南至台東);2.西部地震帶(北起台北南方,南至台南);3.琉台地震帶(自琉球群島向西南延伸,經花蓮東方海底,宜蘭蘭陽溪上游流域,至日月潭附近)。崑崙山以南的青康藏高原,位於歐亞地震帶上,也常發生地震。我國大陸有四條地震帶:1.南北地震帶:由河西走廊向東經隴山,向南過天水再沿四川盆地西緣到雲南省西部。2.華北地震帶:自渭河河谷經汾河河谷,繞過五台山向東,沿燕山山地直抵渤海灣,並包括太行山地區。3.天山地震帶:包括天山山地、阿爾泰山地分布地區。4.青藏地震帶:包括青海省和西藏大部地區。
 (四)地震的災害
我們之前所提的天然災害都屬於氣象災害,所造成的災區範圍都不大,而且由於氣象預告的進步,都可以事前加以防範,使災害減到最低程度。地震則是最可怕的天然災害,因為它普遍發生於世界各地,不但可使建築物倒塌、山崩地裂,而且常伴隨著火災、水災、造成最嚴重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尤其是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預報地震的有效方法,因而防不勝防。
 
(五)地震的預防
地震既然這麼可怕又難以預測,那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同學你認為呢?很好!至少我們可以做到:1.強化建築物的基礎和結構。2.對電力、電話、自來水和煤氣系統須力求耐震,且萬一遭受破壞後,容易關閉、檢查、修復。3.對容易造成山崩或海嘯的地區應嚴加防範或限制用途。4.地震時應避免慌張,先就地掩蔽,待地震停止後儘速到空曠之處避難,也要注意是否有物體由高處掉落,以免遭其直接打擊身體。5.地震時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應將電源、火爐、瓦斯筒及煤氣關閉,以防火災發生。6.地震時如果人在高樓,不可搭乘電梯逃生,免得萬一電力系統受損而受困其中。總之,記得要做到防震應變四大要領,即:關(關電源和瓦斯,避免火災)、開(開大門,避免門因地震變形無法打開而受困其中)、蔽(就地掩蔽,如桌下、樑柱下)、散(儘快疏散至空地)。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地球為人類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場所,環境條件、物質和能源,使人類受惠無窮。可是,地球也有許多突發性的、威力強大的現象,往往足以造成人類重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所以,我們除了要對天然災害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之外,更要懂得如何做好防範措施,以期能將傷害減到最低。我希望藉著今天對水災、旱災、寒害、颱風、地震等較常發生的天然災害之介紹,能使同學們平時就能做好防災措施,在天然災害發生的時候,不但能夠有備無患,更能處變不驚,以最冷靜明確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當然,如果同學們日後對天然災害這方面的資訊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用電腦聯結相關網站,比如說像是中央氣象局(http://www.cwb.gov.tw),或是蕃薯藤台灣網際網路資源索引,其中的自然科學項目查詢相關資訊(http://www.yam.org.tw/b5/yam/),相信應可獲得更豐富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