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學習

發佈時間:2016-02-23 (更新:2016-02-23 09:52)發佈者:陳怡蓉
標題:自己的感覺更準!自我檢測法及早發現黃斑部病變

自己的感覺更準!自我檢測法及早發現黃斑部病變

                                                                                                   資料來源:2015.11.15護眼達人陳瑩山醫師

 

【早安健康/護眼達人陳瑩山醫師】現今黃斑部病變已經是中老年人視力受損的最重要原因,但是目前對黃斑部病變的診斷治療,重點仍侷限在已有嚴重傷害的濕性黃斑部病變上,對於早期乾性的病變,甚至只有輕度色素變化者,卻完全付諸闕如。事實上這類病患約佔黃斑部病變的九成,能否提早偵測病變的發生,進而制敵機先,應該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現在由於衛教的提醒,很多病患都有憂患意識,往往希望提早尋求診斷上的幫助,防患於未然,所以黃斑部的評估(Ma-cula Assessment)相對就顯得重要!本文所言,早期黃斑部病變定義上是指:病患有「症狀主訴」(Symptom Complaint),但是在各項眼部檢查上,卻不易發現有病灶者。

我們指的症狀主訴,舉例而言,如看書會跳字、看電腦有小缺口、電視跑馬燈一角黑黑的、寫字筆劃粗細不同、顏色深淺有別、字體斷線。因為視力上雙眼是互相幫忙,所以往往必須遮蔽健康眼或病灶發生在慣用眼時症狀才明顯,雙眼同時使用,症狀減輕但仍會造成病人相當大的困擾。如果等到症狀已經達到影像扭曲、影像變大或變小、中央景物看不到,表示病灶已嚴重到超過我們所謂「早期黃斑部病變」的討論範圍,此時各項檢查都可輕易找到病灶之所在,當然也就不適用稱為「早期偵測」。
 


 


 


 

嘆為觀止的黃斑部!

黃斑部是指相對於瞳孔,眼底視網膜最中心的組織。黃斑部因富含黃斑色素(Macular Pigment)(即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呈黃色而得名。功能上黃斑部主司我們的中心視力(Central Vision),為因應這最重要的視力要求,所以組織學有密度大於一層的神經節細胞來加以配合。
 


 

黃斑部可以說是動物視覺演化上最高階的視覺進化,而腦部也配合黃斑部的進化,擴展出枕部的視覺中樞。事實上也唯有人類才具有這種由黃斑部及腦部視覺中樞統合,構成最精密的所謂「視覺腦」(Vision Brain)。
 


 

黃斑部的直徑約僅 1 cm 的一半(0.55 cm),面積只有視網膜的 5%,但是為了接收黃斑部所傳達的高度複雜影像訊息,腦部視覺中樞卻使用 50%腦細胞來加以分析進而構成影像。
 


 

黃斑部的重要性在於它接收我們平時正中央 20 度左右的影像訊息,正因為有這種高度進化的黃斑部構造,當雙眼同時看目標物時經由腦部的視覺融像(Image Fusion),也就構成了「3D 立體影像」。

眼睛可以說是腦部的視窗,視網膜代表了腦部視覺的最前端,這可由組織學上視網膜組成細胞類似腦細胞得到佐證。我們常說人為萬物之靈,指的是腦部能有超乎形體的思考能力,而眼睛的黃斑部應該也具有這種靈性精神的功能。平常黃斑部所看到的目標就是腦部所想看到的影像,事實上也就是腦部看得最清楚最重要的影像。而我們平常說的「眼神」,一定程度上就是指黃斑部,其實大腦想表達的想法,透過黃斑部就會表現在眼神上。舉例而言,熱戀男女,女生會說:「說愛我時請看著我!」為什麼呢?因為男生說謊時,他的眼神會表現出來;此時女生也會用自己的黃斑部去檢視:「我看你的眼神根本就在騙人!」男女雙方「眼對眼」,事實上也就是彼此在進行黃斑部之間的「眼神偵測」,期望看穿對方黃斑部的眼神,進而深入瞭解對方的想法。


怎麼知道黃斑部有問題?
 

由以上說明,我們可以說黃斑部是一種既能表達無形思考,又具形體功能的「精神性的眼底組織」(Spiritual Tissue of the Eye),黃斑部與腦部最大的不同在於它需要接受光線才能發揮作用,而且也需要防光線物質,如Omega-3和葉黃素才能產生光線保護作用。而最寶貴的是,這個如同腦部有精神功能的身體構造(Psychophysical Structure),卻能「活生生」被醫師檢查時看到;而且這個組織也能「眼睜睜」的告訴你很多症狀。

A黃斑部評估的基本原則:絕對尊重病患的症狀主訴,這類的主訴與其他症狀如咳嗽、胸悶、腹痛等是不同的,因為當病患表達黃斑部症狀時,由於黃斑部直接連接至會思考的大腦,所以事實上他已自己邏輯判斷黃斑部所言真實與否。如果檢查者持輕忽否定的態度,堅持一切檢查都正常,就會使患者有不受尊重的受辱感。

由於黃斑部具自我檢測(Self-test)能力,往往黃斑部有病灶時,自己就能感覺出來,而且可靠性極高,這是黃斑部最重要、最敏感的評估方式。此時就算黃斑部已開始有不健康的狀況產生,卻不一定能夠由儀器設備的檢查找出病灶。因為黃斑部自我檢測的敏感度遠大於儀器設備的敏感度。

B醫者如何做黃斑部的評估:檢查者用自己的黃斑部,再利用放大稜鏡的幫忙所做眼底檢查,往往是相對可靠的。事實上這還是利用敏感度最高的黃斑部當做檢查儀器的原理,當病患有症狀主訴,而醫師檢查起來中心小凹盾心亮點(Umbo)消失,黃斑部色素減少或密度不規則,致使視網膜透明度增加,底部脈絡膜血管明顯、粗大或血管表面不規則,對焦點移動過快或移動範圍廣大,往往就代表黃斑部真的有問題。
 


C 黃斑部有病變時,也會有所謂的「視覺幻覺」(Visual Hallucination),這是因為當黃斑部有病變時,雖然沒有影像訊息傳達到大腦視覺中樞,但大腦視覺中樞能夠忽略黃斑部的病變,而自行製造幻覺的影像。

這個道理就如同截肢病患仍能感受被截部位的疼痛一般。所以如果我們不能重視病患的主訴,也過度依賴儀器設備的檢查,同時忽略了視覺幻覺也可能是黃斑部病變的病因,如此就遽下判斷告訴病患沒有病灶,甚至轉介病患是精神疾患,那麼就會產生嚴重的診斷誤差了!

D 黃斑部評估往往檢查構造上的改變與功能上的變化,二者不可偏廢(圖九)。例如:當視力仍 1.0 時,不代表檢視眼底看不到病變,那是因為黃斑部組織學變化很嚴重時,可能視力仍佳;而主觀視力變差時,也不一定檢視眼底病變明顯,因為有時黃斑部構造上變化很少時,但視力已經很差,必須二者都能做縝密的評估,才不會失之交臂。
 


 

事實上,這又回到我們強調的黃斑部是一個獨立自主、有主觀判斷力,但也有客觀形體構造的組織,所以病患自己黃斑部主觀的視力表現,與醫者自己黃斑部主觀的對病患黃斑部型態的檢視,二者當然有時就會產生角力與衝突。

所以對病患視力的檢查,應講求燈光充足、環境舒適,緩慢詳實並盡可能重覆檢測。而現在有所謂的免散瞳眼底照相(Non-Mydriatic Retinal Camera),這可提供圖像的放大與留存,供醫師進一步的比較,減輕其診斷上的壓力。

E 病人有症狀主訴時,有哪幾類病人病變罹病率風險(Morbidity Risk)較高呢?1. 年齡較長(65 歲以上);2. 已白內障手術(術後五年以上);3. 高度近視(近視度數大於 800 度);4. 長期糖尿病患者(病史大於十年);5. 有全身性病史(如中風、高血壓及心臟病等);6.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如有家族史、抽菸、肥胖、脂蛋白指標不佳);7. 就診時症狀抱怨明確詳實(如看到的字上有淡淡打 X 符號、看「太」字呈「大」字、目標的下一字有小暗影);這時就要小心來做檢查評估。

尤其現在發現黃斑部病變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新成員(詳見健康世界 2011 年 11 月號文章)。早期心血管疾病會有短暫性缺氧性發作(TIA)會短時間數秒的暈眩不適,但迅速恢復。所以也難保早期黃斑部病變不會有一些早發型的症狀表現了。

F 黃斑部評估臨床上往往倚重主觀性強的身心檢測法(Psychophysic Test)。主要是因為討論到黃斑部,自然又要提及黃斑部已經進入精神層面的身體組織,它平時表現也是很主觀,所以我們若要做黃斑部的早期病灶檢測,檢查上就會較難認定,當然身心檢測法是最直接最無傷害的方式,但是它的缺點是檢查有否成功往往和病患的專心度、環境舒適、操作說明有否落實都有關係。

由主觀的檢測來評估主觀的黃斑部容易流於失真,有時需多次重覆的檢查,才能減少失誤的發生,提高其可靠度。有哪些身心檢測法呢?最常見的當然是指視力、黃斑部微視野、對比敏感度、阿姆斯勒格狀表(Amsler Grid)、色感檢查、暗室適應檢查法等。

現在有些新的評估方式:

1. 黃斑部色素密度檢測(MPOD: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黃斑部色素密度往往也就代表了病患黃斑部對光線的保護作用,如果黃斑部色素不夠,自然造成黃斑部病變的機率升高。
 


2. 黃斑部功能精密檢測儀(MAIA:Ma-cular Integrity Assessment):這是一種精密的微視野計,它主要偵測黃斑部正中央的視覺敏感度,由於它有定位系統,所以它能很準確的觀察功能與構造上的關係。
 


3. 早期黃斑部病變檢測儀(PHP: Pre-ferential Hyperacuity Perimeter):這是利用一種超視力的概念,其方式與 Amsler Grid 檢查法完全不同,它是以病患判斷的方式指出兩條線段連接處有否呈直線相連,較阿姆斯勒要病患畫出直線扭曲來得簡單。
 


 

另外利用大腦接收影像訊息時,會選擇性的發現扭曲嚴重病灶較大的影像,而忽略黃斑部本身的病灶。當做檢測時所使用的直線扭曲圖像,若較黃斑部本身的病灶小時,大腦才會偵測到黃斑部的早期微小病灶。

G 黃斑部評估最後才會進行到一些客觀的檢查,如影像醫學:螢光眼底攝影(FAG)、循血綠眼底攝影(ICG)及眼部斷層掃描(OCT),最終才有所謂的電生理檢查(VEP、EOG、ERG)。到了電生理檢查階段,檢查雖然相當客觀,但卻麻煩耗時,雖然陽性反應時有組織特異(Tissue Specific)的功能,但需有相當大量細胞組織變化時才會有電位的改變,這在黃斑部是比較不容易得到結果的。

新進在眼部斷層掃描方面,倒是有了一些突破,如加強追蹤定位系統(Eye Tr-acking System)及使用較長波長或加上光學接頭(OA)等,可以算出黃斑部脈絡膜的厚度,分別出感光細胞外節(OS)內節(IS)、視網膜色素上皮立體圖像,甚至脈絡膜血管影像(OCA)或細胞極性敏感度偵測(PS OCT)等,都是將來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