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書寫

發佈時間:2021-09-18 (更新:2021-09-18 09:55)發佈者:杜唯聖
標題:導正家長觀念 改變安親型態(刊登於國語日報)

 

導正家長觀念 改變安親型態 

  

  隨著社會型態的轉變,雙薪家庭及小家庭的數量日益增多,許多父母親因為上班工作的關係,「安親班」成了現今社會因應父母需求而產生的新興行業。

 

  筆者曾對班上的國小學童做過調查,許多孩子每天回到家中,大約是晚上六、七點以後,甚至有在安親班吃便當,晚上八、九點以後才回家的孩子。而目前的安親班,分為課業輔導,以及課業輔導外加才藝學習(補習英語、數學、作文等才藝)兩種主要的安親型態。平心而論,一位國小兒童若從早上七點起床準備上學,到晚上七點由父母到安親班接回家,剛好過了「十二個小時」,這樣的「超時學習」,連身為大人的我們,想起來都覺得好疲憊。

 

  畢竟,現今台灣社會的工作型態,安親班扮演著讓父母安心工作上班的重要功能,許多孩子必須在安親班待到很晚,等爸爸媽媽下班後才被接回家,這也是社會現實面的無奈。但筆者認為,若換個方式思考:雖然父母親因為要上班而無法親自照顧放學後的子女,但對於孩子在安親班的活動內容,卻是將孩子委託給安親班的父母親必需省思檢視的:「孩子的童年,需要安排長時間的課業輔導嗎?以及填滿英語、數學、作文等才藝學習嗎?」「孩子在安親班完成回家作業後,是否也可以如在家中一般,快樂的自由活動、自由遊戲、自由探索呢?」

 

  當成人們跳脫「學業第一」的教養觀念,安親班自然也會因應家長的新觀念,逐漸發展出「超時學習」以外的「多元安親型態」,讓我們的孩子在不得不「安親」的現實社會中,也能擁有放學後的快樂童年時光。而教育行政當局及教育工作者,在推動「十二年國教」的同時,也該正視國小學生「超時學習」的事實,透過親職教育管道,導正家長的教養觀念,並輔導安親班業者發展出適齡的兒童安親型態內涵。

 

  親愛的家長:如果你我都常因「超時工作」的身不由己而不快樂;那至少讓我們先給孩子一個不再因「超時學習」而失去歡樂的童年。

 

 杜唯聖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