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書寫

發佈時間:2021-09-18 (更新:2021-09-18 10:07)發佈者:杜唯聖
標題:從康洲事件省思校園社區化(刊登於國語日報)

 

從康洲事件省思校園社區化

 

  近年來,隨著許多文化中心、博物館、公家機關等,陸續地將四周的圍牆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與社區整體環境融合為一、美輪美奐的人行步道。各級公立學校,也在這股風潮的帶動下,將學校四周的圍牆拆除,營造出學校社區化的氛圍。

 

  傳統式的學校圍牆,以高阻隔性的水泥磚造建築,容易形成圍牆周邊的陰暗角落,是過去讓人詬病的地方。如今,許多學校將圍牆拆除,建設「無圍牆式」的社區化校園,在學校與社區親善連結的同時,校園的安全已成為此類型學校的新課題。例如:上體育課時球經常飛出校外、學生不假外出、上課時推銷員隨意進入校園、甚至有校外人士大剌剌地走進校園偷竊財物。

 

  學校畢竟是個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場域,各級學校在規劃校園四周「通學步道」時,仍應將「學生安全」列為首要考量。筆者認為:校園四周仍應設置有阻隔性的基本設施,上課時間進出校園也應有固定的出入口進行安全管制。尤其是學生年齡較小的國小、幼兒園階段,若能保留校門安全管制,以具有「視覺高穿透性」的改良式欄杆阻隔,來取代傳統水泥磚造的陰暗圍牆。既能讓校園具備基本的安全阻隔設施,又能同時達到與社區整體環境融合為一、美輪美奐的功能。

 

杜唯聖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