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佈欄

發佈時間:2019-05-06 (更新:2019-05-06 12:01)發佈者:黃桂英
標題:107學年度六下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三單元重點筆記

第三單元 生物與環境

活動一 生物生長的環境

  1. 多樣的生物世界
  • 熱帶雨林:
  1. 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
  2. 氣候溫暖潮濕、雨量豐沛,沒有明顯的季節變化
  3. 豐沛的雨量和足夠的食物,孕育了各式各樣的動植物,如巨嘴鳥、樹懶、猩猩、長臂猿、鱷魚等
  4. 植物為了爭取陽光照射,會拚命往上生長,樹幹大多又直又高,葉片寬大,有助於蒸散水分及增加陽光的照射面積。
  • 極地:
  1. 位於地球南、北極附近的區域
  2. 終年冰雪覆蓋、氣候嚴寒
  3. 鮮少植物生長,動物則仰賴厚實的毛皮和脂肪禦寒,常見動物如海象、北極熊、企鵝、虎鯨等
  4. 企鵝是不會飛的鳥類,全身密布羽毛,且皮下脂肪厚達2~3公分
  5. 海豹身體有一層厚厚的皮下脂肪,能抵禦極地寒冷的氣候;此外,牠們有靈敏的觸鬚,能偵測水中的細微水流,是水中的捕獵高手。
  • 草原:
  1. 乾季和雨季分明
  2. 植物生命力強,有許多大型的草食性動物,如長頸鹿、斑馬等,肉食性動物,如獅子、豹等。
  3. 這裡的動物大多具有良好的視覺、嗅覺和聽覺,以及靈敏的肢體,以便在草原上追捕獵物和躲避敵害。
  • 沙漠:
  1. 年雨量少於250毫米,日夜溫差大
  2. 生物不容易在此生存。由於氣候乾燥、雨量不足,生物大多具有保存水分的能力;有些動物對水份的需求量非常低,有些植物則可以靠休眠度過沒有降雨的旱季,如仙人掌、駱駝、跳鼠等。
  3. 駱駝又稱作”沙漠之舟”,牠具有三層眼皮和捲曲的長睫毛,而且鼻孔可以自動閉合,這些都是防止風沙吹入身體的特殊構造;背上的駝峰是用來貯存脂肪,以提供長期在沙漠行走所需的熱量。
  4. 仙人掌是多肉植物,它的莖組織膨大能儲存水分;葉子成針狀,可以減少水分蒸散。
  • 海洋:
  1. 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環境,屬於鹹水水域。
  2. 不同位置,水溫高低和水域深淺也不一樣;水深不超過200公尺的為淺海區,其中的珊瑚礁雖然占海洋面積不到0.3%,但卻是海洋物種最多、最豐富的區域。
  3. 生物種類如海藻、海葵、珊瑚、鯨豚、海龜等。
  • 溪流:
  1. 是會流動的淡水水域,而水流流速較快的區域,植物不易附著生長,有些水中的動物會以岸邊的枯枝落葉為食。
  2. 在溪流中常可發現藻類、蝦、蛙等水生生物
  • 河口:
  1. 位於河川與海洋的交界處,水位漲落及水中的鹽分含量變化很大
  2. 生物大多具有適應環境中鹽分和水位變化的能力,如文蛤、彈塗魚、水筆仔等。
    1. 台灣的自然環境
  • 台灣四面環海,地形高度相差很大,因而呈現各種不同的面貌。
  1. 高山:
  1. 氣溫低、風力強,地表多碎石,土壤淺薄。
  2. 台灣長鬃山羊(台灣野山羊)的蹄可以抓住岩石表面,在險峻陡峭的山坡活動。
  3. 台灣水鹿有堅硬的蹄甲,可以在布滿岩塊、石礫的山地活動。
  4. 玉山圓柏的枝條順著風向生長,以適應高山強勁的風力。
  5. 玉山杜鵑的葉子既硬且厚,表面具蠟質,葉緣反捲,可以抵擋低溫及減少水分蒸散。
  1. 森林:
  1. 臺灣位於熱帶與亞熱帶交界處,有許多高山,因此森林的組成非常多樣化,有闊葉林、針葉林,也有針葉和闊葉的混合林等不同型態的森林。
  2. 海拔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主要有臺灣鐵杉、臺灣冷杉等高山植物生長。
  3. 低海拔森林中有各種針葉樹、闊葉樹和花草、蕨類,及獼猴、松鼠、鳥、蛇等動物。
  4. 黃山雀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
  5. 青蛇廣泛分布於中、低海拔山區和平地。
  6. 赤腹松鼠從平地到海拔3000公尺的山區都有牠們的蹤跡。
  1. 河口溼地:
  1. 溪流從高山攜帶大量泥沙和營養物質沉積在河口,形成泥灘地,再加上受海水漲、退潮影響。
  2. 水筆仔的果實成熟後不會立刻掉落,果實裡的種子發芽後,藉由吸收母植株體內的養分成長成胎生苗。胎生苗末端尖細,成熟掉落後可插入泥灘中長成新植株。
  3. 彈塗魚潮濕的皮膚可以幫助呼吸;強壯的胸鰭能推動身體在泥地上前進。
  4. 弧邊招潮蟹大多棲息在樹林旁的泥灘地,退潮時會出來活動、覓食;雄蟹具有一隻大螯、一隻小螯,而雌蟹則都是小螯。
  1. 海洋:
  1. 臺灣海域陽光充足,溫度適中,是許多海洋生物喜愛的棲息地。
  2. 臺灣東部海岸濱臨太平洋,水深相當深,常有鯨豚出沒。
  3. 臺灣南部海岸有珊瑚礁,常見生物有藻類、海星、熱帶魚、蝦、蟹等。
  • 臺灣特有種生物,例如臺灣藍鵲、玉山薄雪草、臺灣獼猴、臺灣百合等,但因為生存環境遭受破壞,有些已經被列為珍貴稀有或瀕臨絕種的保育類生物,例如臺灣鉤吻鮭(櫻花鉤吻鮭)、橙腹樹蛙、黃裳鳳蝶等。

活動二 人類活動隊環境的影響

  1. 人類活動改變自然環境

由於人口激增,人類的活動越來越頻繁,為了滿足各種生活所需,大規模開發土地,改變了大自然原有的風貌。

  1. 河川的採砂石:會改變河道形成及河床高度,可能危及沿岸的居民和動、植物生存。此外,還會改變流水的速度與水底環境,造成部分流域中的水生動物無法生存和繁殖,影響河川生態系的平衡。
  2. 山坡地種茶樹:會破化水土保持,下大雨時,易造成山崩、土石流等災害。
  3. 闢建水庫、砍伐森林:會破壞原始的生態環境,使原本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失去住所、數量減少,甚至面臨滅絕的命運。
    1. 水汙染與防治
  1. 生活中水污染情形
  1. 垃圾處理不當,汙染河川。
  2. 工廠排放廢水,汙染河川。
  3. 在河邊大量飼養家禽排泄物汙染河川。
  1. 防治水汙染方法
  1. 興建汙水處理廠
  2. 規劃水源保護區
  3. 不使用含有螢光劑的物品
  4. 興建完善汙水下水道
  5. 不在河川、海邊亂丟垃圾
    1. 空氣汙染與防治
  1. 生活中空氣污然的情形
  1. 燃燒稻草產生的濃煙、工廠排放濃煙,造成能見度變差,並可能含有毒物質。
  2. 汽(機)車排放廢氣,增加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
  3. 每年春季會受到來自中國大陸產生的沙塵暴影響。
  1. 防治空氣汙染做法
  1. 焚化爐的廢棄經處理後再排放
  2. 多種植樹木,淨化空氣
  3. 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盡量少開車
  4. 騎乘電動車
  5. 定期檢驗汽(機)車排氣
  1. 細懸浮微粒PM2.5
  1. 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有大有小,直徑小魚貨等於2.5微米(μm)的,就稱為細懸浮微粒(PM2.5),它只有頭髮直徑的1/28。
  2. 長期吸入體內,可能造成過敏反應影響呼吸道、心血管等的功能。
  1. 空氣品質指標AQI
  1. 空氣品質指標(Air Quality Index)是環保署依據各地監測站所測得的資料,計算當日空氣中的臭氧、細懸浮微粒、懸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濃度等數值,再根據這些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換算所得的數值。
  2. 分成六種等級:良好(綠)、普通(黃)、對敏感族群不健康(橘)、對所有族群不健康(紅)、非常不健康(紫)、危害(褐紅)。
    1. 臺灣的外來入侵種生物

外來種生物是指就由人類活動,出現在原本不存在的環境的生物。

一、有些外來種生物在新環境中可以繁衍後代,並威脅到原生生物的生存,就稱為外來入侵種生物。

  1. 美國螯蝦:原產於北美洲,性情凶猛,繁殖力強,對同水域的魚、蝦、蟹等生物造成威脅。
  2. 美國紅火蟻:原產於南美洲,天性強悍、攻擊性強,不僅會螫刺人畜,還會啃食農作物。
  3. 白尾八哥:原產於東南亞,性情凶悍,繁衍迅速,使臺灣原生種八哥的生存受到威脅。
  4. 銀合歡:原產於中南美洲及太平洋諸島,生命力強,且會分泌毒素,使其他植物無法存活。

二、入侵種生物進入臺灣的方式

(一)隨著貨物或人類活動而被攜帶到別處,不是刻意引進的。

例如:松材線蟲是松樹體內的寄生蟲,原產於北美洲,隨著木材傳入日本,再傳入臺灣。牠以松斑天牛為媒介,危害琉球松、黑松及臺灣本土的二葉松等。

(二)為了食用、觀賞、黨做寵物,或商業買賣等因素,人為刻意引進的。

例如:布袋蓮原生於南美洲,當年引進臺灣是作為觀賞之用。它繁殖力極強,會覆蓋大範圍的水域,阻塞水道,造成水質缺氧,影響水生動、植物的生存。

  • 減少外來入侵種對本土自然環境破壞的做法:
  1. 不要從國外夾帶動、植物回國。
  2. 不要購買及飼養來路不明的動、植物。
  3. 不要任意棄養動、植物。
  4. 參與外來入侵種的清除工作。

四、臺灣目前的保育措施:

  1. 復育瀕臨絕種的動物、植物,例如臺灣萍蓬草、櫻花鉤吻鮭。
  2. 舉辦淨灘活動,減少污染。
  3. 設置國家公園與自然保留區,例如臺南的臺江國家公園,即保有豐富的溼地生態,吸引許多水鳥和候鳥前來覓食、棲息。

活動三 珍惜自然資源

3-1 可再生資源與不可再生資源

  1. 可再生資源:合理使用的情形下,可以自然成長或不斷循環利用的資源,如:陽光、水、風力、動植物。
  2. 不可再生資源:形成速度極為緩慢,因此一旦耗盡,短時間內無法再生,如:石油、媒、天然氣。

3-2 臺灣的發電能源

  1. 近年來臺灣的發電方式大多以火力發電為主,再來是核能發電和再生能源。
  2. 火力發電的優缺點
  1. 優點:容易取得燃料且電力穩定、不易受季節影響。
  2. 缺點:燃料燃燒後會產生許多汙染物、加劇溫室效應、燃料蘊藏量匱乏。
  1. 綠能green energy
  1. 又稱為清潔能源(clean energy),是指無汙染的能量生產來源,具有可再生性及永續性。
  2. 廣義的綠能是指低汙染或無汙染的能源,如:天然氣;狹義的綠能則指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水力、海洋能、地熱能和生質能。

3-3 綠色行動

  1. 減量:
  1. 節約用水、用電
  2. 自備購物袋,減少使用塑膠袋
  1. 環保選購:
  1. 不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
  2. 選用有環保標章的產品
  1. 重複使用:
  1. 外食自備餐具、茶杯
  2. 將舊衣服轉送給需要的人
  1. 回收再生:
  1. 使用回收再製的再生紙
  2. 確實做好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
  1. 節能減碳:
  1.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減少開車
  2. 使用有節能標章的產品

知識庫:環保標章與節能標章

  1. 環保標章;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所設計,象徵”可回收、低汙染、省資源”的綠色消費觀念。
  2. 節能標章:是由電源、愛心雙手和生生不息的火苗所組成的標章。貼此標章的產品,代表能源效率比國家認證標準高10~50%。

科學閱讀~外來入侵種,不要來!

  • 原生種:動、植物從很久以前就在臺灣這天然原始的環境中落腳繁衍後代的生物,如臺灣欒樹、臺灣黑熊、蓋斑鬥魚等。
  • 外來入侵種:原本不屬於臺灣的生物,其中有些適應良好,並大量繁殖,危害原生物生存的外來生物。
  • 入侵原因:
  1. 隨著交通日益發達,全球不同地區的生物無意間隨著貨物或人員被帶到臺灣。
  2. 有些被刻意引進臺灣養殖,當作食物或寵物,最後又因為種種因素而被隨意的棄養或放生到自然環境中。
  • 舉例

(一)巴西龜

  1. 又稱紅耳泥龜,眼睛後有一紅色斑塊。
  2. 生命力很強,在水質極差的環境也能生存,而且在臺灣沒有天敵。
  3. 牠的食物也是台灣原生種食蛇龜、柴棺龜(眼睛後有一黃色條紋,背殼中央有一明顯大稜脊線)、斑龜等的食物,在食物競爭上也搶不過強悍的巴西龜。

(二)小花蔓澤蘭

  1. 屬於藤本植物,生長速度很快,會順著樹幹或其他植物往上攀爬,長出許多葉子,遮住其他植物,導致其他植物缺乏陽光而枯死。
  2. 臺灣中部山區,在921地震後,山坡地出現許多新的崩塌地,小花蔓澤蘭靠著大量種子,強勢侵入這些山坡地,經過幾個月,整片山地都是小花蔓澤蘭。
  • 防治方法
  1. 不要讓入侵種生物(如:福壽螺、美國牛蛙、琵琶鼠魚)進入臺灣。
  2. 出國時不要隨意將小動物或植物帶回臺灣。
  3. 不要任意購買進口動物當作寵物;已經擁有的寵物要好好飼養,絕對不可以隨意棄養或放生。
  4. 愛護大自然,保護原生種生物的生存環境。

 

附檔:-----------------------------------
第三單元生物與環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