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佈欄

發佈時間:2018-06-18 (更新:2018-06-18 23:11)發佈者:曾建智
標題:WHO將電玩成癮正式列入精神疾病

家長可得注意孩子別太沉溺電玩世界。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初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相關規定19日起生效。衛福部表示,我國已將電玩成癮視為精神疾病,只是尚未有健保診斷碼,未來不排除跟進,呼籲家長發現孩子電玩成癮,及早向身心科醫師求助。

3C產品盛行,幾乎人手一機,更使得電玩對社會經濟影響力逐日壯大,不管是電視、網路或大街小巷,均布滿電腦或手機遊戲廣告,更出現了電子競技產業,使電競成為體育項目之一。

WHO今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當中,加入電玩成癮(gaming disorder),使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等於承認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該規定19日起生效,將通知各國提出成癮防治對策。

該指引敘明,電玩成癮症狀包括無法控制地打電玩、將電玩至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依然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而其相關行為要持續至少十二個月才能確診;若症狀嚴重,確診前的觀察期可縮短。

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表示,健保診斷碼尚未有電玩成癮一項,若醫師確診孩子有成癮現象,會改用焦慮症、憂鬱症或衝動控制障礙等診斷替代。不過我國採用WHO的診斷分類系統,待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翻譯更新,就可能納入。

身兼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創會理事長的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指出,電玩成癮要不要列入精神疾病有正反效應,使國際上討論許久。好處是能即時預防兒少成癮後帶來的身心症狀,壞處就是會使孩子被標籤化。

柯慧貞說,WHO累積好幾年的實證研究資料,最後敲定將電玩成癮納精神疾病,主要還是太多兒少因成癮出現戒斷症狀,可能和家長發生言語暴力衝突,或自殘、離家出走,二年前板橋有國中生因父親搶走筆電而負氣跳樓。

據了解,行政院曾要求衛福部報告我國的電玩成癮問題,但報告完後,因未重視電玩成癮危害,並無後續成癮防治作為。

諶立中坦言,曾考量韓國的「灰姑娘條款」配套措施,規定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午夜12點到早上6點不能玩電玩,但這需要使用者實名制及業者配合,更需要全民凝聚共識,才可能訂出辦法來加以管理。

柯慧貞說,若電玩背後有龐大經濟效益,政府也應同時注意全民的健康發展,進而提出配套措施,例如國家可靠生產酒精賺錢,但也要管制18歲以下兒少飲酒之限制,同時推動酒精成癮防治作為,「電玩也應如此才是。」